铜仁皮肤科

中药外治法治疗小儿湿疹好

2022-04-16 04:33:01 来源:铜仁皮肤科 咨询医生

中药外治法治疗小儿湿疹 好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小儿湿疹的高发病率主要是由于患儿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网丰富,以及内皮含水及氯化物较多,因而容易发生变态反应。   目前研究较难确定本病的具体病因,一般说来与患儿遗传倾向的过敏体质有关,有研究发现,家庭成员无过敏问题,新生儿出现过敏的风险约5%-15%,父母一方有过敏问题,新生儿出现过敏的风险约20%-40%,父母双方同时有一种过敏问题,新生儿出现过敏的风险约50-70%,其致敏原往往有食物(如牛奶、鸡蛋及母亲所食之物等)、花粉、皮毛纤维、化学性挥发物质等吸入物,其他接触物(如肥皂、硬水、寒风等)、皮肤刺激(如搔抓、摩擦、浸湿等)和预防接种等,均可引起和/或加重病情[3]。另研究表示小儿湿疹的高发病率主要是由于患儿皮肤角质层薄,毛细血管网丰富,以及内皮含水及氯化物较多,因而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此外,机械性摩擦,如溢乳和唾液经常刺激,也是本病的诱因。护理不当,如过多使用较强的碱性肥皂,过高营养,以及肠内异常消化等也可引起本病。有些婴儿,尤其在新生儿时期,由于母体雌性激素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以致新生儿皮质增多,导致脂溢性湿疹。此外,某些外在因素,如阳光、紫外线、寒冷、湿热等物理因素,接触纺织品或人造纤维,外用药物,及皮肤细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湿疹或加重患儿病情。一旦患上湿疹就会严重影响患儿的休息、食欲和睡眠。  婴幼儿湿疹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以IgE介导的抗原递呈被认为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T细胞分为两个亚群,即Th1和Th2,Th1细胞主要介导Ⅳ型变态反应,主要分泌IL-2、IFN-r等细胞因子,Th2细胞主要介导Ⅰ型变态反应,主要分泌IL-4、IL-5、IL-6、IL-9、IL-10等细胞因子,Th1和Th2细胞功能失调,Th2类细胞反应过强,导致IgE产生,最后通过免疫反应或非免疫反应激活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细胞导致临床症状。急性期皮损表现为典型的Th2细胞因子模式,而在皮损慢性期及改善期,呈现Th1和Th2混合模式。超抗原(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和真菌)与T细胞受体(TCR)V6区结合而刺激T细胞活化增殖,刺激T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也可激活自身反应性T细胞,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生。中药</a>外治法治疗小儿湿疹 好" width="400" height="300"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608/20160801133107755.jpg" />  目前西医方面湿疹类疾病的治疗药物可分为皮肤局部用药物和系统用药两类。系统用药物,包括止痒的抗组胺类药物、钙剂、维生素C、硫代 钠等,以及对广泛继发感染者应用的抗生素等。局部用药物,主要是皮质 (激素),为治疗儿童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药物。非激素类软膏,如新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价格昂贵,且存在潜在风险[13]。因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脓疱病、疥肿、局部淋巴结炎,甚至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导致严重后果,并且易迁延为慢性,给患儿及家长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不利于小儿的身心健康,故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但婴幼儿往往湿疹面积较大,经激素大面积长期使用后,可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色素沉着等。  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拒绝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口服中药制剂因患儿婴幼儿难以接受,故采用中药外治是很好的治疗方法。  小儿湿疹在中医古代文献早有认识,如《外科正宗》记载:“儿生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医宗金鉴》认为其病机“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胎敛疮,此症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乳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敛,有误用烫洗,皮肤起粟,搔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敛。”现代医家董幼祺[6]认为小儿湿疹主要原因在孕母在孕期恣意饮食,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遗热于胎儿,生后复感风热;或小儿饮食不洁,伤及脾胃,致使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浸淫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故皮肤疹出色红瘙痒或津水流溢。李秀亮教授[7]认为:湿疹的发生多责外感风湿热邪,内因体质多脾常不足。心热为火,脾多生湿,故多与心脾关系密切。
TAG: